潮汕“毒药”生腌,到底有多生猛?
图源:壹图网

很多人第一次吃生腌,都会增加一次腹痛、窜稀的人生体验。实际上,窜完稀就能原地满血复活的朋友,已经算是运气好的了!
这是因为,在鲜活的海产品中,本身就携带着不少能让你变身“喷射战士”的致病菌,如副溶血性弧菌、创伤弧菌、李斯特菌、沙门氏菌等。
如副溶血性弧菌,它是我国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,多存在于鱼、虾、蟹、贝类和海藻等海鲜产品中。
如果生食或加热时间不够,细菌没被杀死,就可能引起感染,出现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,让你感受到上腹部绞痛,还会腹泻、呕吐、发烧。
而海洋创伤弧菌,又被称为是海洋中的“无声杀手”,它多漂浮在海水中或附着在海鱼、海虾、牡蛎、螃蟹等海洋生物上。
生吃海鲜,就有可能感染海洋创伤弧菌。
更令人害怕的是,海洋创伤弧菌毒性很强,且病情恶化程度特别快,具有高致死性。感染后的人若未能得到及时正确救治,可能会被截肢,甚至危及生命。
据@潇湘晨报,一名58岁的浙江大叔,就曾因吃了一只生腌蟹而感染创伤弧菌,险遭截肢!
图源:潇湘晨报微博
此外,海洋创伤弧菌如果通过创口感染,可引起严重的创口感染,导致重度坏疽;细菌还会进入血循环,引发全身急性感染。
通常在发病24至48小时内,创口感染的人会出现下肢肿痛、溃烂、休克等。若不及时正确抢救,70%以上的患者会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!
因此,为了避免被寄生虫和细菌感染,海鲜一定要煮熟后再吃,尤其是甲壳类(虾蟹等)、贝壳类。
处理海鲜时一定要戴手套,防止被其扎伤。当身上有伤口时,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海鲜。
图源:壹图网
3、带有病毒,如甲肝病毒
除了创伤弧菌外,生腌海鲜还可能携带病毒,如甲肝病毒。
1988年,上海30万人患上甲肝,就是因为人们食用了带有甲肝病毒的毛蚶。
图源:《解放日报》报道
甲肝是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导致的一种疾病,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。
甲肝病毒大量存在于患者的粪便中,如果沾到手上、筷子上,就有可能污染食物和水后。
健康的人误食了这些带有病毒的水和食物,就可能会引起交叉感染。
所以,食用了带有甲肝病毒的食物或与甲肝患者共餐,都有被传染的风险。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